——“疫情與教育”第一次成果公報
一、內容摘要
本課題的研究以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針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狀態下學生不能入校在線下學習的特殊情況,以“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為研究對象,旨在提升線上直播課程的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闡述了本文的選題緣由、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及論文創新之處等幾個方面。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慕課以及資源整合等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第二部分對當前我國高中思政課慕課資源整合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影響因素。第三部分主要是提出高中思政課慕課資源整合的實踐路徑,從提升資源整合意識、設置資源整合目標、健全資源整合體系、建立溝通共享機制、培養資源整合人才、完善科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實證研究。最后,對本次研究進行概括總結,歸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思政慕課資源整合的經驗,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操作路徑。
二、關鍵詞
突發衛生公共事件 高中政治 慕課 資源整合
三、引言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張利紅主持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研究》2020YZJ181,參與人朱艷菊、周立琴、宋美、王平、劉樹芳、高天虹、王敏、陳蕾、楊曉飛。
課題基本情況介紹:課題研究基于思政課的特點和規律,結合實踐經驗界定核心概念,然后基于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進行實證研究(教材分析、問卷調查、個別訪談),以期綜合評估我國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思政慕課資源整合建設的現狀并分析影響因素,最后提出推進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思政慕課資源整合建設的實踐路徑。
四、成果內容
1.問題緣起
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成因多樣,傳播廣泛,事發緊迫、危害復雜。對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何種方式爆發、怎樣程度等往往都始料不及,難以把握。針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狀態下學生不能入校學習的特殊情況,完備翔實高質量的慕課資源對于高中政治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而現有的學校慕課資源的整合,共享程度低、重復建設多,與家庭、社會缺少一種相互協作、共同成長發展的關系。
為此,課題組希望通過研究達到以下目的: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共享和課程改革理念的突破創新提供有益借鑒;促進高中政治慕課資源的整合研究,豐富現有的慕課研究的理論體系;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落實停課不停學指導思想、高效有序的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實施策略和重要借鑒;促進高中思政課慕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研究內容與方法(含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1)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以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為背景,針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狀態下學生不能入校在線下學習的特殊情況,圍繞慕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共分為緒論、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高中思政課慕課資源整合的實踐路徑探索等幾部分。具體研究思路如下圖所示:
(2)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
國內外學者對慕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已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通過查閱相關專著、期刊、學術論文資料等方式,對現有理論成果進行學習、篩選、借鑒、整理和分析。
②調查研究法
為了解慕課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課題組分別設計了教師問卷與學生問卷,通過問卷星對教師、學生展開調查,在高三開學后又進行了個別訪談,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師生對慕課教學應用的態度,方便本文對該研究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把握,力求提高本文研究內容的效度。
③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運用教育學的具體理論,并結合相關內容案例,對慕課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以文獻梳理、網絡搜索、實地調查等方式搜集相關案例,對慕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④觀察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考慮到研究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以及研究樣本的多樣性,本研究利用網絡對慕課平臺上的思想政治課程進行觀摩分析,使本文觀點更具有說服力,以提高本研究的可行性。
3.研究結論
(1)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學術史梳理及綜述發現:
國內外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慕課、資源整合以及在思政課中的應用做了深入的研究,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立足點。國內外關于慕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方面較多。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相對較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問題總結、運用假設等探索方面,在可行性分析、具體實施路徑等方面研究較少。對資源整合的研究較多,但對高中慕課資源的整合研究很少。而專門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研究的基本沒有。本課題的研究以“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厘清相關概念,豐富完善了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研究。
(2)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觀察分析和實證研究,進行了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對當前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現狀進行量性評價和質性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教師問卷數據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有效填寫的教師共有49人,其中男教師19人,女教師32人。
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認為使用慕課資源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反映出教師對慕課的價值有較高的認可度。
從慕課內容的側重點來看,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拓展與深化和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的專家點評最為偏好,分別占到了59.18%和75.51%。這反映出教師對政治慕課資源的需求偏重理論挖掘和時政拓展類資源,需要構建多主體互動共享的機制,形成政府、家校、師生及教輔機構合力。以名師工作室為引領,由學科主任和骨干教師牽頭制作多層次的相關慕課。
從使用慕課資源最主要的策略和影響老師設計并使用慕課資源的主要原因來看,選擇自己設計制作的占24.49%,直接借用已有慕課的占30.61%,集體研討分工合作的占44.9%。而影響因素中, 選擇合適資源的搜集與加工的占到59.18%,大多數好資源需要收費的占到79.59% ,自己設計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的占到69.39%,因為制作的技術和設備不夠設計不好的占到63.27%。這反映出教師制作慕課的重要制約因素一是時間和精力不足,二是技術和設備等硬件的制約;而直接借用已有慕課資源往往又不能滿足自己授課的個性化需求。
從慕課資源獲取渠道和使用頻次來看,幾乎所有教師都有多元化的獲取渠道,能從學校教學資源網站、好慕課、中國大學MOOC等慕課相關網站、學而思等在線培訓機構以及高中政治教學相關公眾號等渠道獲得所需資源。其中年齡對教師獲取慕課資源的渠道有一定的影響,30歲以下的教師從微信公眾號獲取相關資源的占到100%,而50歲以上的教師,只有33%選擇這一渠道。從慕課資源使用頻次來看,各年齡段的教師都曾使用過慕課資源,但50周歲以上的教師從不使用的,占到了38%。這就需要學校建設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提升教師尤其是老教師的資源整合意識。
第二,學生問卷數據分析結果
本問卷有效填寫人次358人,其中男生83人,女生275人。
大部分學生對慕課都有所了解,但完全不了解的占到14.25%。學生獲取慕課的途徑主要是老師提供的慕課資源,占到82.96%,也有學生會自己從各種專業慕課網站和學而思等在線培訓機構、學習強國等渠道獲得慕課資源。
對慕課內容的偏好與教師問卷一致,選擇教材知識的拓展與深化有72.35%,選擇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的專家點評的占到76.54%。
在影響學生對慕課資源的滿意度的主要原因中,認為老師直接借用已有慕課缺乏針對性的占到26.82% ,認為老師自己錄制計的慕課播放效果不好的占到17.32% ,認為播放慕課浪費時間、還是喜歡老師的講解的占到51.4%,而選擇因為自己幾乎沒有參與,缺乏積極性的占到22.35% 。而愿意主動參與老師慕課的設計的學生占到59.99%。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生比較喜歡教學中使用慕課資源,對教師提供的慕課資源也比較認可;但希望教師自己制作更具針對性的播放效果更好地慕課資源。也希望能更多的參與慕課資源的制作。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構建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共享的慕課資源整合體系。
總之,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和對部分學生和教師的個別訪談,我們發現,目前影響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
一是資源整合意識有待提高,缺乏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的強勁動力支持;二是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的目標還應注重整體性、層次性;三是資源整合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各模塊的銜接欠缺鮮活的時代氣息及嚴謹的邏輯整合,不能為政治慕課資源整合提供充分的核心材料;四是缺乏暢通資源整合的溝通共享機制,不能有效地調動多主體互動共享的積極性,形成政府、家校、師生及教輔機構合力;五作為慕課資源整合的主體,教師欠缺進行資源整合的理論、技術及硬件,無法充分發揮其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的關鍵因素作用;六是科學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更好地為政治慕課資源整合提供長效機制。
4.政策建議
第一,提升資源整合意識,設置資源整合目標,為政治慕課資源整合提供動力支持和目標指引。
推進政治慕課資源整合,首先要強化政治慕課程資源整合意識,整合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為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下的政治課程實施服務、為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各多樣化發展服務。
學校是政治課程資源整合的主陣地。要重視慕課資源整合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引導廣大師生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升慕課資源整合意識;激勵教師在研究和實踐中大大提高科研素質及教學素質,提升慕課資源整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是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的調控者和服務者。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背景下慕課資源整合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積極履行職能,鼓勵支持引導相關教育機構和平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并搭建相關平臺,引入相關社會化、產業化服務,助力政治慕課資源的有效整合。
我們在確立政治慕課資源整合目標時,要注意目標的整體性、層次性,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多個主體考慮。要堅持慕課資源整合創新性與適切性的統一;要實現慕課資源開發主體多樣性和系統性的統一,進行線上線下多種資源的系統整合;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建設對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求,以學生為中心,推動線上知識學習、互動,支撐課堂討論、輔導等線下學習活動。
第二,構建具有本地特色而又有推廣價值的校內外共建共享機制。
(1)師生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校內慕課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優勢互補,協同運作。
學校應提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協同運作策略,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對互動的行為,教師是引路人,起著教育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完成人,發揮著主體功能。達成雙向互動的目標曾是教學系統設計所追求的。而慕課模式下,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更能實現多項互動?,F代網絡教育平臺自帶的通訊功能,能夠很方便的支持一個學習群體進行交流、共享,完成教學過程的協同共創。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下,構建“釘釘群”為載體的展現層,將教學共性資源與學生個性資源相融合,網上連麥,視頻授課,面對面答疑解惑,讓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共享。
慕課資源的整合,面向全校開放,積極加強各年級部政治教師之間有效交流與合作,發揮團隊智慧,建立一套符合本科實際的行之有效的資源庫。學科主任引領,制定相應資源整合共享規劃,建立骨干政治教師與網絡專業教師組成的工作組,打造“名師工作室”,實現課程共建、教研共促、評價互通、資源共享,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功能優化的原則,加強校內的資源共享、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以共享為目標的溝通機制。
(2)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資源共享聯盟。
建設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長效機制,形成政府、家校、師生及教輔機構合力,形成資源共享聯盟。
在資源整合共享的進程中,教師、學校固然是主力軍、主陣地,但是,家庭、社會力量同樣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力量。針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下的具體問題,家庭、學校、社會攜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陣地,社會為屏障,才能形成整合向上的共享合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借助互聯網、新媒體,使資源的共享不僅局限于校內師生,全球專家學者資源共享的新機遇也逐漸開啟。盤活資源存量,打破阻礙資源共享的壁壘,形成有限、閑置資源的聚集效應,實現單獨的“圈內互動”到“網絡共享”的轉變,需要動用一切可利用的社會力量將學校、家長、校際合作學校、培訓機構、專家庫等社會力量動員起來,參與資源的整合,組建共享聯盟,形成共享合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高中政治慕課資源整合共建共享機制如下: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在提升資源整合意識、設置資源整合目標、健全資源整合體系、建立溝通共享機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在培養資源整合人才和完善科學評價機制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